• 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模型的构建——以白龙江流域石门乡羊汤河段为例

    分类: 地球科学 >>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: 2019-09-10 合作期刊: 《干旱区研究》

    摘要: 以白龙江流域石门乡至羊汤河段为例,采用松散物质面密度、地层岩性、构造断裂密度、地震密度、坡向、土壤可蚀性、土地利用类型、坡长坡度、沟床比降、流域沟壑密度及年均降雨量等11项评价因子的归一化值,在GIS平台下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模型,将研究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栅格图划分为4个等级。研究表明:泥石流中高易发区域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51.04%,区内发育的泥石流流域面积占中高易发区面积的68.71%,其分布特点具有沿大型活动性断裂呈带状分布,在次级断裂和小型褶皱密集区集中发育;沿易崩易滑地层呈片状展布,在沟壑密集带分区块集中发育;在坡面侵蚀强的区域多为泥石流高易发区,呈串珠状连片分布。利用研究区泥石流数据库对评价结果进行检验,检验曲线表明分区效果良好,检验曲线下面积即AUC值为62.13%,说明易发性评价结果较为可靠。

  • 林火碳排放的影响与减缓对策

    分类: 统计学 >>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: 2023-12-03 合作期刊: 《中国科学院院刊》

    摘要: 2002—2020 年,全球野火每年约排放73.2 亿吨二氧化碳(CO2),为化石燃料排放CO2的18.5%;其 中,林火碳排放约占野火碳排放20%左右(15 亿吨CO2)。近年来,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,林火释 放的CO2呈增加趋势。例如,2023 年5 月以来的加拿大林火,截至8 月29 日已累计排放12.68 亿吨CO2。我国 在实现森林面积和蓄积量“双增长”的背景下,自2010 年以来林火发生次数和面积显著减小,为减少林火碳 排放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。鉴于林火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温室气体排放源,需要建立全面、客 观、公正的碳排放监测与计量系统,兼顾人类活动(如化石燃料排放、工业排放) 和自然林火碳排放;特别 是通过采取减少林火发生频率、降低火灾强度等有效手段,降低林火碳排放。针对极端林火预测和防控的世 界性难题,急需构建林火风险识别、预警-预测和防控技术体系,并加强林火过程碳排放研究,建立更加科 学、全面、自主可控的碳核算体系。